長江衡器提出深刻認識工業和信息化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和風險挑戰。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并強調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這要求我們更加注重跟蹤分析國內外形勢變化,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工業發展具備不少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一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生產要素加快流動重組的趨勢仍將持續,世界經濟重心加速向亞太地區轉移,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本、技術和人才等高級生產要素,有利于我國產品和企業加快“走出去”,提高國際競爭力。二是應用對創新的導向作用明顯增強,技術突破與商業模式創新加速融合。國內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需求層次多元化發展、產業綜合配套能力不斷增強,我國完全可以抓住創新要素流動空前活躍的歷史機遇,在一些關鍵環節、新興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三是我國城鎮化加速推進,每年都有相當數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及人口轉移到城市,這將帶來投資大幅增長和消費快速增加,也會給工業發展帶來多層次的人力資源。城鎮化將成為帶動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巨大動力。
同時必須看到,我們也面臨一系列新的重大風險和挑戰。一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還在不斷顯現,世界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和潛在風險加大,經濟低迷成為全球經濟新常態,外需萎縮短期內難以根本好轉。二是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更趨激烈,發達國家紛紛加快“再工業化”和擴大出口,新興經濟體開始加大投入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資源富集國家也在積極謀求產業鏈延伸,市場需求成為全球競爭最稀缺的資源。三是我國經濟發展內部條件發生新的變化,土地、礦產等資源供給日趨緊張,廉價勞動力優勢正快速削弱,生態環境約束更加強化,經濟潛在增長率趨于下降。同時,工業發展方式粗放、結構不合理、核心技術缺失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有效緩解,產能過剩問題又進一步突出,能源消費剛性增長趨勢與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矛盾加劇。當前,工業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企業經營困難,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任務緊迫而繁重。
總之,支撐我國工業長期向好趨勢的基本因素沒有改變,優化提升產業結構的倒逼機制已經形成。我國工業進入從數量、規模擴張轉向注重質量、效率的發展新階段,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能否用好機遇、應對挑戰,關鍵取決于我們的認識和行動。要主動適應環境變化,切實轉變觀念,加強統籌謀劃,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在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